首頁 專題新聞 本地專題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新聞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傳承紅色文化,南京涌動“青春力量”

    2019-06-28 18:18 來源:南京日報

    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文化,南京涌動“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 李子俊

    南京有著豐厚的“紅色家底”,如何用活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讓革命先烈形象從史料中“站”起來,穿越時空,觸動當代人內心?在南京,高校的大學生們積極創新形式,自覺傳承紅色文化,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以“青春力量”激活“紅色血脈”。

    A

    自編自導自演

    將英烈故事搬上舞臺打動觀眾

    獨舞《綻放》用逐光的女舞者象征著黃勵烈士在獄中始終追求光明,情景劇《馥郁芬芳》講述了何寶珍烈士被捕入獄后和敵人作斗爭的英勇事跡,女生小合唱《我就是你》再現了丁香烈士與阿樂蕩氣回腸的愛情傳奇故事……

    日前,“信仰的火種”——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愿者2019年度紅色文藝展演在雨花臺干部學院舉行了首演。南京高校藝術團的大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以合唱、舞蹈、情景劇、詩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了雨花英烈“兩高一大”精神。演出結束后,觀眾們眼含熱淚,掌聲久久不絕。

    當晚,臺上的演員,全是年輕的在寧高校大學生,也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愿服務隊的成員。這場以“信仰的火種”為主題的特別演出,題材全部來源于雨花英烈的故事。獨舞《綻放》,用優美的舞姿展現黃勵烈士的動人故事。黃勵英勇就義時才28歲,是中共早期婦女領袖,曾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她曾說:“只要我活著,就一定要為革命而奮斗,直到最后一秒鐘。”這個節目的舞美設計充滿巧思,舞臺四周全是黑暗,僅有一束追光打在舞者身上,她高高舉起手臂仰頭逐光,象征著烈士在獄中始終追求光明和希望。

    “青春紅玫瑰,最美十九歲,慷慨赴刑場,男兒不流淚。遺憾的是,沒有品嘗愛的滋味……”小合唱《十九歲》講述的是曹順標烈士的故事。曹順標被捕前,對一個有著共同理想的女孩萌生了初戀的情感。就義前他向難友吐露了心聲:“如果我死了,只有兩件事感到遺憾:一件是再不能革命;還有一件是我只活了十九年,還沒有戀愛過。”因為曹順標又名曹均,在他犧牲后,被他暗戀著的那個女孩把名字改為“紀均”,以作紀念。

    大學生們還合力創作了情景劇《最后的烈士》,該劇集雨花臺眾多英烈之事跡于一人,創作了“成熊飛”的形象。成熊飛在法庭之上不懼強權,堅持信仰使命,與國民黨反動派舌戰,體現了英烈正義理智、勇敢無畏、堅貞不屈的形象。

    此外,惲代英、郭綱琳、何寶珍、白丁香等英烈的革命事跡也通過詩朗誦、小合唱以及情景劇的形式,被生動地演繹出來。大學生們年輕而堅毅的面龐、真摯動人的演出,令觀眾如臨其境,仿佛回到了七八十年前,那個為了捍衛理想和信仰,直面生死考驗的革命歲月。

    “我們謝幕了好幾次,觀眾仍不停鼓掌,久久不愿離去。我看見很多人的眼睛里都含著淚。”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團長解景涵說。趙良璋烈士的外甥女徐彩平被演出深深打動,“這些年輕的孩子們,能這樣用心去閱讀先烈的故事,去演繹那段充滿理想和激情的紅色歲月,傳承烈士精神,我們既感動又欣慰。”

    B

    不斷創新文藝形式

    深情演繹“紅色故事”

    這臺演出,只是在寧高校大學生自覺傳承紅色文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諸多高校的大學生們積極投身英烈事跡的宣傳講解,不斷創新豐富創作形式,用“穿越”對話、原創歌曲、剪紙繪畫、舞臺劇等年輕人喜歡的形式,使得英烈的故事從展板上、書本“走出來”“活起來”。

    張熾為了革命理想和妻子依依惜別、史硯芬在犧牲前和弟妹訣別、常年在外為革命奔波的冷少農寫信給幼子勵志、孫曉梅向母親表明堅定的革命信仰……2015年清明節期間,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來自江蘇警官學院、曉莊師范學院等學校的大學生們,深情演繹和英烈們“穿越時空的對話”,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張熾的表侄孫俞濤說,這種“穿越對話”的效果鮮活,有感染力,讓人們感覺到,烈士不僅只是高高在上供后人景仰的一個符號,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為了救國救民的信仰,不得已忍痛拋下小情小愛。

    “輕撫雨花青石,穿梭于曾經的滄桑,鎮定堅毅的臉頰,充滿著堅定不移的渴望……”2015年11月,南農大音樂表演系大四學生姜斌斌帶著自己原創的這首寫給雨花英烈的歌曲《其實我們都一樣》,走進社區,他的演唱獲得了滿堂喝彩。這首歌曲調優美深情,將當代青年對先烈的追思、崇敬抒發得淋漓盡致。

    姜斌斌說,為了寫好這首歌,他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烈士故事,從中濃縮提煉出最讓他觸動的東西——為了信仰視死如歸的精神。

    2018年9月,雨花臺烈士陵園內舉辦了“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題美術插圖、剪紙作品展。來自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等多所高校的學生,紛紛拿起畫筆、剪刀“刻畫”英烈精神。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學生李昊靈,專門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方林學習剪紙,用心剪出成貽賓、何寶珍、冷少農、郭鳳韶4位烈士的頭像,并分別配上牡丹、菊花、松樹和梅花等植物,象征他們堅貞高潔的品質。

    如今,“小雨滴”志愿講解隊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成員覆蓋面也越來越廣。每到節假日,南農、南審、江蘇警官學院、南郵、南信工等高校的學子們,便會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進行志愿講解,把烈士的故事講給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們聽。

    C

    凈化心靈

    英烈精神鼓舞當代青年前行

    在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這些大學生們也經歷了一次次極其難忘的思想洗禮。

    曾任“小雨滴”志愿服務隊南農分隊副隊長的汪雨蝶,在“雨滴課堂”進校園活動中,主要負責惲代英烈士和鄧中夏烈士的事跡講述,并由此對英烈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些烈士在風華正茂的年紀作出的無悔抉擇,時至今日仍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寫完《其實我們都一樣》這首給雨花英烈的歌曲后,也影響了姜斌斌的人生。“當年畢業后,我在電視臺得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我覺得離夢想越來越遠。在我迷茫糾結的時候,是英烈的事跡鼓舞了我,英烈們為了堅持信念和夢想,舍棄了體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想到這些,我便不再遲疑,果斷地辭去了工作,回老家創業,全身心投入到我喜歡的音樂創作中。”姜斌斌告訴記者,現在自己的事業已經小有起色,寫的歌曲也被北京的唱片公司看中,買下了版權。

    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藝術團舞蹈團團長李若晨,在獨舞《綻放》中飾演黃勵烈士。“這是我頭一次演繹這樣的主題,最初我在表演時非常困難,表情和肢體動作都不夠到位。”她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特意上網查找了黃勵的生平事跡,一遍又一遍地揣摩烈士當時的心理活動,去感受她在獄中經受的痛苦,以及面對絕境,依然堅貞不屈、頑強斗爭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我了解了黃勵的故事后,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融入了角色。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最好的狀態,我每周都要排練4到5次,經常摔得腿上青一塊紫一塊。這次經歷,對我的精神是一次洗禮。烈士們堅定的革命精神也會鞭策著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迎難而上、努力拼搏。”李若晨說。

    “我們藝術團有110名同學都參與到‘信仰的火種’展演當中。”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團長解景涵說,他們來自話劇團、主持協會、舞蹈團、聲樂團等多個分會,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排練創作的過程中。從籌備、創作到排練、表演,足足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同學們白天上課,晚上和周末都撲在排練上,常常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解景涵說,通過這次演出,同學們真正走入了烈士的內心世界,每一次排練,都是信念的重溫、心靈的凈化,更加激發了大家作為當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接下來,他們還會帶著這些原創的節目,走進南京的中學去巡演。

    “我們要讓紅色文化以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形式影響青年群體。”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趙永艷表示,文藝活動形式更生動立體,更容易被年輕受眾接受,傳播面更廣。要不斷創新傳播方式,以藝術的形式講好雨花臺的紅色故事,讓兩個不同時代年輕人的心連接在一起,讓英烈精神照亮當代青年前進的道路。

    延伸閱讀

    南京紅色場館創新展陳宣教形式

    在“紅色教科書”中汲取精神養分 

    本報記者 朱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走得再遠,不能忘記為何而出發。南京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見證無數革命先烈奮斗與犧牲的“紅色印記”,是這座城市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最亮麗的文化底色。 

    崢嶸歲月七十載,站在奮進新時代的起點,南京各大紅色場館不斷創新展陳與宣教形式,將自身承載的紅色文化資源,轉化成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的精神養分。 

    梅園新村紀念館:

    珍貴檔案文獻講述“共產黨人的初心” 

    7月1日,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博物總館等聯合舉辦的“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檔案文獻展,將在梅園新村紀念館拉開帷幕。來自中央級國家檔案館的150件檔案文獻,圍繞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這一主線,著力刻畫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如磐意志和堅實腳印。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時通過的《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文件復制件;1937年7月,周恩來親筆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草案復制件……此次參展的檔案文獻規格之高前所未有,很多展品都是首次公開展出。

    1925年,毛澤東為《政治周報》所寫的發刊詞中這樣寫道:“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一件件泛黃的書頁與照片,記載著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歷程,那些銘刻著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錚錚言辭,讓“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更加鮮活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除了高規格的展覽,紀念館還策劃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社教活動,讓青少年觀眾在互動體驗中傳承紅色基因。 

    1946年5月,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進駐梅園新村,在與國民政府進行“南京談判”期間,代表團成員沖破重重阻礙,每天連夜通過電臺譯編《新華社通訊稿》,揭露國民黨政府“假和平真內戰”的目的。為紀念此事,今年5月18日,一場名為“我是編譯員”的紅色主題社教活動在梅園新村紀念館舉行,孩子們“扮演”代表團中的編譯員,先收聽一段新華社電訊,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對通訊稿進行完善和編譯,自己動手編制出一份《新華社通訊稿》。 

    渡江勝利紀念館:

    出新開放兩個月迎客近20萬人次

    4月23日,經過兩個多月的閉館整修和展陳提升,重新開放的渡江勝利紀念館,迅速成為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感悟紅色記憶的“網紅打卡點”。全新亮相的基本陳列《偉大的勝利——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史料展》,通過豐富翔實的文物史料與親歷者的口述史,帶領觀眾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據統計,出新開放兩個多月來,紀念館共接待觀眾近20萬人次,講解數百場。 

    慶祝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升國旗儀式,江蘇省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家庭換發光榮牌儀式,樹人附小一年級入隊儀式,“2019山水城林南京行·網絡公益健步走”啟動儀式……一場場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讓渡江勝利紀念館成了南京人氣最旺的紅色文化場館之一。紀念館負責人吳小寶告訴記者,出新開放以來,他的手機就成了“預約電話”,每天來約參觀講解的電話有幾十通。面對日均3000人的觀眾流量,除了每周一的閉館時間,館里的講解員們全部是滿負荷、連軸轉。 

    為了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紀念館結合未成年人認知和學習等方面的特點,開展“我是小小偵察兵”、邀請渡江戰役親歷者李劍鋒將軍講述渡江革命故事等活動,并通過微黨課、微團課、報告會等形式,將渡江戰役故事、渡江精神送到企業、學校等。在“全國30位館長走進常州大學課堂講述紅色文化故事”活動中,渡江勝利紀念館負責人與三大戰役紀念館的同仁與青年大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講述革命先烈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引發高校學子們的熱議。

    下周二,由中宣部國際傳播局組織的清華大學2018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班將來到南京,前往渡江勝利紀念館和梅園新村紀念館參觀座談,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紅色記憶主題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人人洗澡人人洗澡人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中午字幕在线观看| 69老湿机体验区手机| 青青国产线免观|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看另类 |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自产拍自a免费毛片| 国产又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 午夜片在线观看| 亚洲区在线播放| 丝袜情趣在线资源二区|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曰本女人一级毛片看一级**| 好硬好爽好湿好深视频|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偷看农村妇女牲交| 久久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91香蕉视频黄色| 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x性喷潮|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天天天天爽|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www成人在线观看| 西西人体免费视频|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女仆胸大又放荡的h|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www.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