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IP緣何火出圈?
近日,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對全省3189位常住居民開展的“蘇超”賽事影響力與融合發展調查報告顯示,“蘇超”成功收獲群眾的關注度與美譽度,超九成(95.2%)江蘇居民知曉“蘇超”,涵蓋職場人士、學生、農民、家庭主婦、退休人員等各類群體,其中非常了解的占近三分之一。58.5%的居民表示,關注“蘇超”的根源是網絡熱點話題帶動,關注人群中非傳統球迷群體占比近八成。網絡平臺是居民了解“蘇超”的第一渠道。
“蘇超”并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于江蘇“十三太保”(十三個地級市)獨特的城市文化認同與友好競爭氛圍之中。當聯賽啟動,這種地域認同與歸屬感立刻轉化為巨大參與熱情,觀眾不僅是在場邊吶喊的看客,更是內容創新的生力軍。他們自發在社交平臺討論、制作表情包、創作段子,每一次轉發、評論與二次創作都如春雨般滲透圈層壁壘,讓“蘇超”從體育迷的小天地,一步步走向全民熱議的大舞臺。這種自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參與模式,為IP的爆發提供了最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與傳播動力。
當“友誼第十四”等反常規口號巧妙結合了體育精神與網絡文化,瞬間引爆了社交媒體的關注度。網絡平臺作為了解“蘇超”的第一渠道(58.5%的居民因此關注),其高效的傳播機制讓這些幽默表達如病毒般擴散,形成指數級增長的傳播浪潮。更重要的是,這種裂變并非平臺單方面推送的結果,而是觀眾主動參與內容共創所點燃的。每一次二次創作都是流量的新火種,每一次互動分享都在為這場傳播風暴注入新的能量。
“蘇超”的革新不僅在于表達方式的幽默,更在于對賽事本質的重新審視與大膽重塑。它打破了傳統職業體育追求競技成績的單一維度,將娛樂性、參與感、地域文化自豪感巧妙編織進賽事基因。這種創新讓比賽超越了勝負的局限,成為了一個承載集體情緒、激發文化共鳴的“超級容器”。其成功的底層邏輯,在于精準把握了當下受眾對體育娛樂化、情感化、社區化的深層需求,用真誠與創意贏得了觀眾的心。
蘇超IP釋放的經濟能量同樣令人矚目:賽事贊助商從開幕時的6家激增至19家,呈現爆發式增長;賽事舉辦地常州的旅游訂單量在賽事期間周環比驚人地躍升191%。這有力印證了現象級文體IP通過產業聯動為地方經濟注入澎湃活力的巨大潛力——體育賽事作為支點,成功撬動了旅游、餐飲、零售、文化創意等周邊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一條生機勃勃的產業鏈條。
“蘇超”的破圈是一場由創新精神主導的文化盛事。它昭示我們,在文體IP打造的道路上,唯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厚土,以創新精神激活沉睡基因,真誠回應群眾對歸屬與歡樂的渴求,才能孕育出真正具有生命力與輻射力的現象級品牌。(李睿)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