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航院:培育大國藍天工匠
金山網訊 在鎮江經開區的產業版圖上,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江蘇航院”)如同一架蓄勢起飛的飛行器——自2019年首屆畢業生畢業以來,連續6年年終就業去向落實率超98%、專業對口率85%以上,為國家低空經濟戰略和區域航空產業升級輸送“即插即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如今,這所航空類院校正以“低空經濟”戰略為契機,圍繞航空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專業精準對接產業、實訓深度融入生產、師資引領技術革新”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模式,全力打造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典范。
校企協同“訂單式”育才:
從課堂到崗位的無縫銜接
6月6日,江蘇航院與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菲舍爾航空部件(鎮江)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組建航空制造現代產業學院,開設4個企業訂單班,推行“雙標準融合”課程體系。學院黨委副書記、航空制造現代產業學院院長戴金躍介紹:“我們通過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思政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方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銜接。”
在飛行器數字化制造技術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學生們可以利用虛擬仿真平臺開展飛機部件加工、裝配、維修、檢測等方面的虛擬練習。學生劉國卿平時喜歡到實訓基地跟著老師練習車工、數控加工、設備檢測,“這進一步強化了我的實操能力,對未來就業也有一定的幫助。”截至目前,校企共同開發了446門專業課程,協同育人企業接收學生實習450人以上,合作企業接收學生實習850人以上。
學院還專門聘請了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專業導師,63位省市知名企業家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產業教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確保了教學內容始終與行業前沿保持同步。“畢業生到崗就能操作關鍵工序,這是企業對我們最大的認可。”戴金躍說。
匠心育才“三鏈融合”:
以賽促教打造航空技能尖兵
在2025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技術”賽項中,江蘇航院兩組師生雙雙斬獲省一等獎,實現“雙料首金”的突破。學生楊惠緣感慨:“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們技術能力的肯定,更是激勵我們在機電一體化領域深耕的動力。”這種“以賽促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正是學院專業課程的建設發展的縮影。
緊扣航空產業升級需求,江蘇航院每年新增1-2個低空經濟領域專業,無人機應用技術、空中乘務兩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發揮示范效應,分級推進國家、省、校三級專業群建設。在“金平果”2024高職專業及專業群榜單中,21個涉航專業中有19個位列江蘇第一,所有專業均躋身全國前列。
就業領航“校城共生”:
20%留鎮率背后的產教共贏
“2024屆畢業生留鎮率超20%,橫向課題合同金額同比增長53.9%。”這組數據揭示了江蘇航院與地方經濟的深度綁定。江蘇航院與鎮江經開區以“校地共建”為紐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攜手打造低空和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特色高地,無人機飛手培訓基地、無人機綜合應用技能培訓班已成為地方產業升級的“人才引擎”。
同時,學院實施“航潤”校城融合計劃,已與鎮江經開區、鎮江市農業農村局等11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涵蓋人才定制培養、干部交流互掛、實訓設備共建共享等。“高校所能”與“地方所需”的精準對接,讓在校畢業生不僅實現高質量就業,更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未來,我們將以航空產業轉型升級為牽引,讓每個學生都擁有‘高就業率’與‘高成長性’的雙引擎。”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尚兵介紹,從“訂單班”到航空制造現代產業學院,從技能大賽到校城融合,江蘇航院正以“產教融合”為筆,在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畫卷上書寫屬于“航空工匠”的嶄新篇章。(記者 辛玥 通訊員 宋怡靜)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