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35屆中國新聞獎自薦、他薦作品的公示
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鎮江日報作品《鎮江醫改30年:下沉、下沉,再下沉》擬通過自薦、他薦方式參評第35屆中國新聞獎評獎。現將相關評選材料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5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共5個工作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可通過電話或郵件等方式反映。
電話:0511-85010031
通訊地址:江蘇省鎮江市中山東路4號鎮江日報考評辦
電子郵箱:516097548@qq.com
2025年5月10日
附件
作品參評材料
1.參評作品推薦表
2.參評人員承諾書
3.作品版面
4.內容完整文字稿
編者按
鎮江,醫改名城。
1994年12月,率先在全國啟動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鎮江市,擁有了一張醫改的城市名片,鎮江市與九江市的醫改模式被并稱為“兩江模式”。第一個建立并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第一個打通職工與居民醫保通道實施全民醫保、第一個建立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相銜接的機制……鎮江開創了中國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的若干個第一。
2009年,作為全國唯一的兩輪醫改試點城市,鎮江率先在全國建立醫療集團,同步推進四項衛生改革措施,標志著鎮江市公立醫院醫改邁出實質性步伐,“鎮江醫改模式”由此產生。此后,經過探索和完善,“鎮江市引導醫療聯合體建設”被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評為全國醫改典型案例,多次在全國城市醫聯體建設工作部署會、推進會上作經驗介紹。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調研時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由此,一場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改革在鎮江拉開帷幕。
2016年,鎮江被確定為38個首批全國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并應邀參加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健康鎮江”作為中國官方推薦案例向世界公開發布。
2023年,鎮江在全國率先完成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四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實現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涉農區)全覆蓋,揚中“整島一體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入選全國醫改典型案例。
30年來,從“兩江醫改”,到全民醫保、“三醫聯動”,再到公立醫院改革、綜合醫改試點,鎮江作為中國醫改的先行者,率先提出了“建制度”的問題并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醫改積累了經驗,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鎮江醫改30年:下沉、下沉,再下沉
本報記者 張翀煜 楊泠 張立華
30年前,鎮江在全國率先開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提出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論斷;如今,鎮江已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模范生、樣板地。
從探索到突破,從變革到創新;從最初的小步快跑,到如今的蹄疾步穩,鎮江醫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獨具特色的改革之路。
從見證深刻變革,到成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壯闊畫卷中最亮眼的一筆。如今,鎮江醫改已成為全國醫療改革的典范,并為其他地區提供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如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分級診療的“鎮江樣本”給全國各地提供了經驗——
織起立體醫療服務網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擁有獨立陽臺和洗漱間的病房、整潔寬敞的病區、設備齊全的康復中心……這里不是三甲醫院,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聯合病房。在這里,患者不僅能接受三甲醫院的高水平治療,還能享受社區低水平的醫療費用。
“與其在大醫院占著別人的‘救命床’,不如到社區的聯合病房來康復。”今年53歲的江浩已經在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聯合病房進行了一段時間治療。每天早上,江浩都要在康復中心使用站立架、助行器等器械進行訓練,下午還要進行理療、針灸。他感慨地說:“這里真不錯,住院患者沒有大醫院多,康復設備跟大醫院卻沒有區別,醫生對我們的照顧更仔細。”
在鎮江,征得患者同意后,符合條件的康復期患者會被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共同提供后續治療、康復、護理,讓康復期患者以更實惠的醫療服務價格,獲得同質的醫護服務。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鎮江市的診療領域發揮作用,“互聯網+”遠程醫療已覆蓋所有醫院,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難度手術。
一臺電腦、一套音像傳輸設備,就能讓名醫與患者“零距離”--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醫生點擊鼠標上傳病歷、檢查報告單,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坐在電腦前就能看到患者的病情報告,還能通過視頻細致問診,并給出相應的診療方案。如今,這種遠程診療的“橋梁”,已搭建在鎮江所有三甲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市民不出社區就能得到名醫的診斷。
設立康復聯合病房、建立遠程會診中心……隨著一系列創新措施在鎮江誕生,優質醫療資源真正輻射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讓醫改的陽光照到每個老百姓身上。這種分級診療模式也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譽為“鎮江樣本”,并在全國推廣。
數據顯示,目前鎮江市構建了3個城市醫療集團、6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8個專科專病聯盟,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開設全-專聯合門診135個,累計接診35.8萬人次;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將20%的專家號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建成康復聯合病房20家,累計收治上級醫院下轉康復期病人6200人次。
“分級診療制度說到底,就是為居民織起一張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立體化醫療服務網。”鎮江市原衛生計生委主任、鎮江分級診療制度的主要推動者林楓表示,只有把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多傾斜到基層,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把分級診療落到實處,讓老百姓受益,不斷筑牢健康幸福的民生之基。
在全國首創鄉村醫生管理辦法,為每個村衛生室配備執業醫師,通過常駐專家“傳幫帶”、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引進專業人才等機制,鎮江為基層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讓優秀醫療人才真正下沉到鄉鎮、村莊——
改革設計聚焦最基層
讓醫療人才不斷下沉
“周一,神經內科,于明;周二,呼吸科,錢粉紅……”在四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份“專家坐診表”張貼在顯眼位置。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前來坐診,其中不少是平時很難掛上號的名醫。
“有的地方糖尿病高發,我們就重點挑選糖尿病專家去坐診;冬天氣溫變化大,我們派往各社區的呼吸科專家就相應多一些。”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公共衛生處處長邢虎說,根據各定點社區醫院的具體情況,醫院會從“專家庫”選派坐診醫生,而坐診醫生除了日常工作外,還要完成“功課”:寫一份基層醫療調研報告、提出一個可行的社區醫療改進計劃。
“將城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集團,形成醫院幫扶社區的機制,促使集團內二級以上醫院向社區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能讓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及服務品質得到快速提升。”鎮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副書記,鎮江市醫療集團理事長、黨委書記、院長章昆明表示,只有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機構彼此錯位和相互補充,特別是把名醫專家引向社區,才能讓更多市民受益。
從頂層設計開始,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將目光聚焦最基層,鎮江已全面吹響加速醫學人才下沉的號角。一系列配套制度,讓越來越多的醫生愿意到基層醫院去,把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傳播下去。
近年來,鎮江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以人才為核心,設置了“醫務人員晉升中級職稱前必須在基層服務一年”等硬性門檻,在靈活采用駐點式、輪崗制、團隊式多種下派形式的同時,選派中級以上職稱醫師到基層駐點服務,連續服務時間不少于6個月,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為了進一步方便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近獲得優質醫療服務,鎮江市共組建487支巡診團隊,定期赴農村開展巡回醫療,目前巡回醫療活動已覆蓋全市所有595個行政村。
如何變“輸血”為“造血”,通過幫扶為基層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鎮江除了人才下沉、幫扶結對,還堅持引才、育才并舉,加速人才培養,真正有效破解了基層醫療人才匱乏的瓶頸——
鎮江在全國首創了鄉村醫生管理辦法,按照服務人口的比例,增加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額,專門用于公開招聘執業醫師,目前全市每個村衛生室均已配備一名以上執業醫師;
鎮江積極參加江蘇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委托江蘇省內的醫學類高等院校定向培養本地區的全日制醫學類本、專科畢業生,根據協議,這些人才畢業后將全部到基層工作;
鎮江全面開展基層專科醫生和專科護士培養,目前已經培養68名基層心血管首席醫生、65名基層糖尿病專科醫生和66名糖尿病專科護士;
鎮江出臺衛生人才優惠政策,通過設立醫學人才專項資金,對到鄉鎮工作的本科生分3年發放人才津貼,提供免費居住的人才公寓等措施,提高基層崗位吸引力,吸引優秀人才,目前每年都有200余名衛生人才選擇扎根基層、服務基層;
……
審視“人才下沉”后的鎮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變不斷發生。無論是老百姓能在“家門口”看上名醫,還是基層醫療水平的大幅提升,鎮江醫療普惠正邁向更高層次。
沒有健康哪有小康!鎮江堅持“建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方向,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共服務性,扎實落實政府的責任,促進人民健康,為“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從健康島世業洲出發
讓醫療服務重心下沉
對于依江而生的世業洲居民而言,過去的10年不簡單。“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句話一直展示在世業衛生院一樓大廳最顯眼的地方,更深深地鐫刻在每個世業洲人的心里。
回憶起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前來調研的那一天,世業衛生院院長胡小忠記憶猶新。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里提出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論斷。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
“我們正是在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奮進。”胡小忠說,歷經10年風雨,世業洲的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均等化一直在不斷調整、完善和發展,這才有了現在的“健康島”世業洲。
目標清則方向明,方向明則步履堅。
10年來,一項項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接踵而至:鎮江市康復醫療集團派出醫生到世業衛生院參加聯合門診;世業衛生院與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實現X光片診斷、心電數據實時傳輸,方便群眾就醫;世業衛生院對世業洲全鎮2000多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全部開展規范化管理……這些給世業洲帶來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每天都有三甲醫院的專家來服務,疑難雜癥還可以視頻會診;
對居民進行全面健康管理,為每一位管理對象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通過每個月的隨訪及時更新信息;
老百姓的健康素養提高了,形成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實現“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
……
正是從“健康島”世業洲出發,10年來,鎮江市通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病保險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全科醫生配備等“全覆蓋”的醫改措施,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給越來越多市民帶來健康“紅利”,并朝著建設“健康城市”的目標不斷奮勇前行——
鎮江建成全省基層衛生十強縣(市、區)2個,建成全國百佳衛生院1家、全國百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15家、全國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
鎮江按照2至3個社區網格配備一支全科醫生團隊的標準,組建了627支家庭健康責任團隊,負責簽約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為居民提供契約式連續健康服務,目前全市常住人口簽約率38.82%,重點人群簽約率76.06%,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應簽盡簽;
鎮江建成國家衛生鎮18個,省衛生鎮27個、衛生村504個,省健康鎮17個、健康村(社區)213個,建成各類“健康細胞”超3000個;
……
“醫改的初心,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醫改的責任擔當,也是鎮江的初心使命。”鎮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楊毅說,“現在,鎮江市對基層醫療服務進行了很多新拓展,建立了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網,基本解決了基層服務能力提升的問題,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
下沉、下沉,再下沉!在“醫改”這張答卷上,鎮江人敢為人先,給出了漂亮的回答--人民滿意度上升、醫療水平上升、服務能力上升。30年后的今天,當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響起,鎮江正在用果敢和智慧,更加堅定地勇立潮頭,向更深領域、更廣層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破解這一世界性難題交出更新的“鎮江答卷”。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