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及時雨有效緩解鎮江市農業旱情
久旱逢甘霖 糧果均解渴
金山網訊 去年入冬以來,鎮江市降雨量較常年偏少七成以上,4月以來無有效降水,全市小麥灌漿結實與露天茶果生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影響。5月8日,一場“爽利”的大雨如期而至,為干涸的農田帶來了生機與希望。與此同時,鎮江市農業農村部門未雨綢繆、多管齊下,與這場“及時雨”共同奏響了抗旱保產的激昂樂章。
及時雨至,干涸農田“解渴”盼豐收
5月8日下午,丹陽市珥陵鎮種糧大戶唐黎明站在自家田邊,看著大雨落在田間,心里積壓多時的焦急情緒也逐漸散去。“今年我種了1800畝左右的小麥,持續旱情讓我不得不到處找水為麥田灌溉。起初還能從周邊池塘以及部分養殖戶那兒借到水,到后來部分魚塘連養殖安全線都快達不到了,借水澆地就無從談起了。”唐黎明感慨地說,干這一行這么多年,第一次因為旱情這么著急。
看著連綿不斷的雨水,唐黎明對麥收有了更多期待。“之前我在麥田里測過,一尺多厚的土地都是干的,這次降雨之后,只要能在田間溝系中留下薄薄的水層,就說明土壤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緩解,我們麥收的信心就更足了。”
甘霖潤果,經濟作物“暢飲”煥生機
這場“及時雨”不僅滋潤了小麥,也讓鎮江市多地的經濟果樹“喝了個痛快”,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句容市茅山鎮丁家邊村,地產桑葚目前正大量上市,降雨不但緩解了桑葚田的旱情,還對后續果實的成熟上市帶來利好。“‘五一’假期,第一茬桑葚已經銷售結束,此次降雨之后,二茬果個頭將會更大,色澤也會更加鮮亮,相信會更受消費者喜愛。”桑葚種植戶任潘如是說。
“不瞞你說,今年我種了600多棵新桃樹,自4月份以來,已經澆水超過15次,按照每次500元的人工費計算,光澆水就花了近8000元,而這樣的花費在往年從未支出過。”句容市華陽街道福星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任玉寶告訴記者,此次降雨之后,露天桃林的旱情能得到緩解,樹上小桃子的膨大也有了充足水分。同時,也能促進幼齡桃樹根系生長,更好地吸收養分。
部門聯動,抗旱保產“組合拳”顯成效
在這場抗旱戰役中,鎮江市農業農村部門提前謀劃、主動作為,打出了一套抗旱保產的“組合拳”。通過成立抗旱保產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抗旱保產工作,各市、區統籌各類防災救災資金929萬元,依法依規落實招標采購綠色通道,籌集應急采購葉面肥、生長調節劑、噴灌機等抗旱物資。截至目前,全市采購噴施葉面肥等86.1萬畝次,投入抗旱機械434臺(套),其中新購買的92臺(套)大型噴灌機每天開展噴灌作業。
“我們還積極落實‘7+5’下沉一線指導當前抗旱保產工作,調度掌握各地小麥受旱情況,指導各地協調水源調度、物資配送、機械調配等工作。目前,各市、區已出動技術人員400余人次,開啟提水泵站264座,累計完成抗旱補水3661余萬方。”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旱情雖然得到有效解決,但由于部分鄉鎮可能出現短時強降雨,廣大農戶還要注意防范旱澇急轉,想方設法疏通好麥田內外溝系,確保積水能及時排出,防止小麥根系死亡等現象的發生。(記者 周迎通訊員 王傳友)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