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寺巷:舌尖上的“混搭劇場”
金山網訊 “木魚聲雖已遠去,但水陸寺巷的故事仍在繼續。”從小住在水陸寺巷的陳先生感慨道。這條深藏于鎮江鬧市區的老巷子,就像一條穿越時光的紐帶,一頭系著千年古寺的悠遠余韻,一頭連著當下市井的鮮活煙火。這條因宋代水陸寺而得名的巷子,如今早已超越了“古寺遺風”的單一印象,搖身一變成為舌尖上的“混搭劇場”。
水陸寺巷東起解放路、西至山門口街,得名于南宋淳祐年間香火鼎盛的水陸寺。水陸寺曾是鎮江“八大寺”之一。清代咸豐年間,戰火將古寺付之一炬,但“水陸寺巷”之名與傳說已經深深烙印在這方土地上。
如今的水陸寺巷可太“香”了!傳統鍋蓋面館的蒸汽與咖啡店的醇香奇妙交融,構成一幅“新舊共生”的市井畫卷。每天15:00之后,這里更是充滿“魔幻”色彩,穿著漢服的姑娘捧著奶茶從古著店出來,白發老人坐在咖啡館外嘮著家常。
在巷口,有一家名為“有食房”的家庭料理店格外引人注目。主理人宋嘉媛告訴記者,“選擇在水陸寺巷開店,正是看中這里的厚重歷史感與新潮感的‘混搭’味道”。
新舊業態的共生為這條老巷子注入新的“心跳”。傳統美食店鋪堅守著鎮江的地道風味,新派餐飲店則不斷推陳出新。兩者相互碰撞、融合,共同構建起豐富多元的商業生態。
雖然寺廟的鐘聲已遠去,但熱騰騰的生活氣息永遠在延續。如今的水陸寺巷,不只是地圖上一條300多米長的通道,而是千年歷史與當代生活共同書寫的生動注腳,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記者 朱晶晶)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