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厚植“綠色家底” 共建生態家園
今年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多年來,在江蘇省鎮江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資源廳堅強領導下,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圍繞“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工作定位,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始終為建設“創新創業福地 山水花園名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不懈努力。
鎮江城市“綠肺”南山
鎮江地處北半球中國長江下游南岸,一水橫陳,連岡三面。山在城中,城在山里,自古就有著“城市山林”的美譽。綿延的山脈,奔騰的大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市丘陵崗地占比63.4%,圩區、洲地占比19.5%,平原占比17.1%,是江蘇省丘陵面積比重最大的地級市。
潤州區金山湖濕地
1.土地。全市土地總面積3840平方公里(合576萬畝)。
按行政區劃分為:丹陽1047平方公里、句容1378平方公里、揚中327平方公里、市區1088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區規劃面積為322平方公里。
按地類分為:(1)農用地382.7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6.45%,其中耕地163.52萬畝,園地13.68萬畝,林地117.09萬畝,其他農用地88.48萬畝。(2)建設用地149.4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5.94%,其中城市用地31.64萬畝,建制鎮用地28萬畝,村莊用地58.31萬畝,采礦用地2.99萬畝,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3.62萬畝,交通運輸用地18.65萬畝,水工建筑用地6.22萬畝。(3)未利用地43.8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61%,其中河流、湖泊水面40.5萬畝,內陸灘涂3.27萬畝,裸土地、裸巖石礫地0.08萬畝。
主城區山體公園建設情況分布圖
2.山。全市不宜用于建設耕種的山體林地面積約77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全市共有山體235座,其中中心城區山體26座。全市最高峰為大華山,海拔437米,市區最高峰為十里長山,海拔349米。《鎮江市山體保護條例》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是江蘇省第一部市級山體保護條例。
鎮江市在南山景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3.林。全市林木覆蓋面積935.31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25.60%。共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5座,其中國家級2座(南山、寶華山),省級3座(東進、老鴉崗、黃崗寺)。
2024年全國大學生江豚保護夏令營開營儀式現場
4.濕地。根據2021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全市濕地面積101.17萬畝,濕地保護面積37.53萬畝,濕地保護率為37.1%。擁有國家級濕地公園1處(江蘇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小區42個。
東方白鸛飛臨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王鵬飛 攝
5.礦產。全市已發現礦種44種,探明工業儲量32種,已開發利用25種。建材礦產為全省四大建材基地之一。
6.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公布,鎮江成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發〔1986〕104號)。全市共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寶堰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5個(華山村、儒里村、葛村、九里村、柳茹村),歷史文化街區3個(西津渡、伯先路、大龍王巷),歷史建筑83處。
丹徒區寶堰鎮前隍村村莊效果鳥瞰圖
鎮江因山賦詩,試水作曲。江河萬古,一條條生命之路踏成了千條萬徑的鎮江山水精神高地。百舸爭流,奮楫爭先。新的一年,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將繼續唱響“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主旋律,干字當頭、奮發作為,提能力、提效率、提業績,爭先進位,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實踐貢獻自然資源和規劃力量。
鎮江市舉行紀念第55個世界地球日現場宣傳活動
第56個世界地球日活動期間,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市科協、江蘇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等單位,以鎮江地質資源科普為主要內容開展宣傳,重點通過科普視頻集拍攝、地球日主題讀書會、科普主題展板陳列、環保志愿者表演、公益徒步行動等,深入普及自然資源科學知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傅琰 方良龍)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