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城市,打造幸福“樂園”
建設美麗城市,既能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一環。今年,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五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升城市環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是重要內容。
美麗城市,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生態環境面臨諸多挑戰。部分城市商業中心和街區人口密度大,餐飲油煙排放量大,導致空氣污濁;一些城市受“工業圍城”困擾,入夏后高溫和城市熱島效應越發明顯。美麗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因地制宜打造各類美麗“細胞”。美麗城市可細化為綠色工廠、生態社區等“綠色細胞”。當前,各地正在開展資產盤活和城市更新工作,在這些工作中融入生態環保理念,有利于打造一批綠色園區、環保企業和生態街區,為美麗城市建設筑牢根基。各地需鼓勵社區和企業開展減污降碳創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網絡等技術,搭建美麗城市數字治理體系。
我們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推進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的美麗城市建設。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連續5年穩定達標。2025年我們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創新開展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強化城際、城鄉生態共保環境共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行為自覺,鼓勵園區、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設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因地制宜開展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并形成長效機制。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推動實現城鄉“無廢”、環境健康。
建設美麗城市,打造幸福“樂園”。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我們要推進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的美麗城市建設。讓我們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科技支撐,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助力美麗城市建設,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周雄)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