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匠心對話千年文脈——恒順組織產業工人參觀“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
金山網訊 當千年文物與具有百年歷史的本土品牌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3月21日,恒順集團組織百名產業工人走進“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在鎮江市博物館徐徐展開,在探尋傳統文化與現代智造的共鳴中,深植“守藝人之心,擔傳承之責”的使命意識,為百年老字號注入新時代的文化自覺。
【現場直擊】千年文物前的“匠心共振”
、
南博、中運博、蘇博口口相傳的20余件“鎮院之寶”級別珍貴文物,在鎮江博物館齊聚。包括“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東漢初錯銀銅牛燈”“清中期掐絲琺瑯鎏金太平有象熏爐”“清白玉漁家樂船形擺件”,還有鎮江博物館的壓箱底的寶貝——銀鎏金龜負“論語玉燭”酒令籌和酒令籌筒等多件國家等級文物。“線條流暢柔美,花鳥栩栩如生,這種專注感和一代代恒順匠人對待工藝的態度一模一樣,這種‘毫米級’標準早刻進咱們骨子里了。”營銷中心分工會主席朱瑾感慨道。
【跨界碰撞】非遺技藝點燃創新靈感
展區突出“科技+文化”理念,以多屏幕融合方式還原打造了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空間,通過裸眼3D的技術手段,讓工人“一朝入畫卷,一眼覽千年”,身臨其境感受運河沿線 8 省 17 市運河之美。“文物不是歷史的標本,而是非遺活化的路標。”醋業管理科室分工會主席徐楠冬表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恒順香醋釀造技藝,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我們這代恒順人要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創新應用,探尋從“古法釀醋”到“智造香醇”的文化密碼,為老字號注入數字時代的新生機。
【品牌賦能】從文化體驗到價值轉化
以“屏”為媒、以“數”見物。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已有185年歷史的恒順產業工人們感受到了肩頭沉甸甸的文化分量。近年來,恒順集團終將產業工人視為非遺傳承的核心載體與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系統性開展傳統文化浸潤工程,以“文脈滋養匠心、技藝活化傳承”為主線,構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深度融合的產業工人培育體系。醋文化博物館的“匠心課堂”、非遺傳承人的“帶徒傳藝”、“聞香識醋”的感官訓練等,一系列文化驅動的成長生態,讓香醋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通訊員 王娜 記者 李貝 張寧)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