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向“新” 發展提“質”丨借光生金,提產降碳 北汽麥格納全速“向綠而行”
春來喜鵲鬧枝頭。春來喜鵲鬧枝頭。近日,北汽麥格納廠區經常有喜鵲造訪,不少員工用手機記錄下了它們的俏皮模樣。綠草如茵、春花爛漫、野鳥成群,作為新能源車企,北汽麥格納廠區的環境打破了人們的刻板印象。綠色發展沒有完成時,北汽麥格納還在不斷升級,借光生金、提產降碳,全速“向綠而行”。
光伏發電減排又降本
日前,北汽麥格納員在系統里收到一條“關于二期光伏施工臨時占用1號路吊裝作業的通知”,標志著二期光伏項目施工有了新進展。
北汽麥格納保全部公用電氣工程師陸飛鳴介紹,該項目于今年2月10日正式施工,目前光伏板安裝70%,電氣完成80%,預計4月30日前并網發電。在北汽麥格納,光伏發電已經成為驅動綠色制造的重要力量,為企業綠色發展創造巨大的潛力和前景。
目前,廠區停車場頂棚有10.6萬平方米的光伏板,既是年發電量1150萬度的零碳電源,也是降本增效的利器。配合儲能系統“谷蓄峰放”策略,目前園區自用電比例達到了85.9%,等效減排二氧化碳6732噸,約等于38萬棵樹一年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借光生金卓有成效后,二期項目火熱上馬。企業在車身車間及總裝車間的屋頂共安裝12MW的分布式光伏設備,采用10kV等級電壓并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預計年計劃發電量約1200萬kWh,目前測算自用率約50%。相較于一期,二期項目將采用高效組件+高韌性輕質支架技術,預計發電效率將提升18%。
產能提升同時柔性降碳
通常產量躍升的代價是能耗隨之提升,北汽麥格納卻能給出不同答案。在去年“極狐”產銷躍升的背景下,產線成功實現上量不增碳。
在“能耗大戶”涂裝車間,車間通過實施“大小夜班”生產模式,將高耗能工序精準匹配電價低谷,引入變頻空調與回風溫度智能調節技術,綜合節電約13.5萬千瓦時。同時,推行“過槽即停”時序控制,將設備空轉時間縮短63%,年度節電約9.1萬千瓦時,將6Bar與8Bar壓縮空氣系統聯通,空壓機啟停頻率降低42%,年節電約8.23萬千瓦時。
“這些看似微小的工藝突破和模式優化,實則是將智能設備與精益管理深度融合,實現能耗降低、效率提升。” 保全部部長沈峰介紹說,通過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還能實時動態查看四大工藝車間能耗變化、管網壓力、循環水使用和用電變化等,從而推動生產全流程碳足跡管理。
考慮到產量提升會帶來能耗增加,今年初,公司保全部就利用春節假期,對四大工藝車間以及公用動力設施設備開展集中維護與改造。“這些設備要抗住今年更高生產任務的沖擊,必須使他們處在最佳的應戰狀態。”沈峰告訴記者,“設備維護好了,也有助于降低能耗、企業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步履始終堅定
2017年成為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2023年獲評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北汽麥格納持續“向綠而行”。
今年,涂裝車間PPG清洗廢溶劑回收項目正式啟動,通過蒸餾工藝將實現77%的廢溶劑再利用,減少近42%的碳排放。去年改造升級的旋轉式RTO設備,以99.5%的VOCs分解效率和95%的熱效率,替代原有TNV焚燒工藝,解決涂裝廢氣處理排放問題的同時,壓縮廢氣處理能耗。
“企業綠色發展卓有成效,我們還在不斷努力,希望能夠再減排、再降碳。”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昆表示,公司持續在循環能源使用上“大做文章”,這種“變廢為寶”的哲學也是對北汽集團“成本一把手”工程要求的響應。
當一輛輛極狐汽車駛離這座會呼吸的綠色工廠,帶走的不僅是智能制造的精工品質,更有北汽麥格納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回答。(單杉 王玨)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