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道上搶占先機 江蘇鎮江劃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路線圖”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亦成為當下競逐發展的熱門賽道。近日,鎮江市出臺《鎮江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明確智能軟件、可穿戴智能設備等五個重點主攻領域,勾畫了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志在力促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努力在發展新賽道上搶占先機。
近年來,各地緊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加快戰略布局,尤其伴隨著大模型行業急速爆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更是方興未艾,新的技術和應用層出不窮。近期,鎮江市工信局聯合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調研結果顯示,鎮江市人工智能產業鏈初步形成了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產業布局,企業則主要集中在應用層,占比達66%。
盡管發展較為薄弱,但鎮江市人工智能產業仍然在一些領域具備特色性和先進性,如眼鏡、醫療、船舶、航空航天等。部分頭部企業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研發AI眼鏡、可穿戴醫療設備、水下機器人、無人船等一批人工智能創新產品,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多數城市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尚未拉開差距,鎮江市通過精準定位細分賽道,有望縮小與先進城市之間的實力差距。”參與方案制訂的相關人士表示。
汲取國內領先城市以及省內多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經驗,此次實施方案結合鎮江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確立了“聚焦產業特色,創造‘第二曲線’,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行區”的定位,以建立差異化優勢。運籌帷幄,實施方案細化發展目標,明確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400億元;重點領域加快突破,培育1-2個行業應用大模型,打造不少于10個具備地方特色和示范效應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要素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算力總規模突破4000PFLOPS(FP16),建成1-2個具備產業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構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
著眼于堅持創新,鎮江市緊密結合產業現狀、競爭格局以及發展趨勢等諸多發展因素,在實施方案中列出了智能軟件、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AI數字人等五大具有高度和特色的重點突破領域,明確主要承載地區和主攻方向。市工信局軟件與信息產業處有關人士表示,實施方案創新性地提出若干個細分賽道發展方向,如構建VR/AR眼鏡與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之間的場景互聯,提升產業發展高度;謀劃“海陸空”一體化智能產品發展格局,打造智能運載工具產業集群等。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政策舉措必須及時跟進,與產業創新更好匹配,方能更加給力。鎮江市著手統籌智能算力布局,加強數據服務支撐,強化創新主體引育完善產學研用機制,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力度,在算力基礎、數據供給等方面靶向發力,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以標桿為引領,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更好服務產業發展。
伴隨人工智能產業服務日益完善,應用場景的豐富拓展,深刻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實施方案提出,深入推動“人工智能+”,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定期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清單。“圍繞‘人工智能+’,鎮江市將著力加強在制造業、服務業、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全方位應用,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并重,形成包容有序的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鎮江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鎮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鎮江市還配套制定了重點工作清單,以期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謀劃布局未來產業,著力壯大人工智能產業新“增長極”,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媒體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劉元元 王澤原)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