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援疆前方工作組實施“五大計劃”賦能產業升級
冬日暖陽高照,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級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總投資16億元的四川中雅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在兵團四師跑出了鎮江“加速度”。項目計劃新建80條服務器用高性能電極箔生產線和50條高性能腐蝕箔生產線及配套工程設施,全面投產達效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20億元,帶動就業約400人。
持續賦能產業援疆,攜手共創美好“疆”來。江蘇鎮江援疆前方工作組緊盯就業這個最大民生,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產業援疆,啟動邊境團場增收試點、就業促進支持、農業發展賦能、引客來師市、產業發展升級等“五大計劃”,助力富民興疆。
鎮江援疆前方工作組表示,邊境團場增收試點計劃,即針對邊境團場職工以少數民族婦女為主體的富余勞力多、勞動力素質不高、勞動時間分散等實際情況,支持其引入家庭紡織小作坊等勞動密集型、靈活用工企業,幫助團場職工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利用農閑勞動力增收致富。
“家門口就業,輕松增加收入,太好了!”試點過程中創辦的“企業+合作社+家庭工坊+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獲得贊聲一片。去年投運的唐錦織襪就業工坊項目,將空置集體房屋改造為就業工坊,或直接在居民家中設家庭工坊點,至今產量產值已達1390萬元,群眾收入33.03萬元,其中固定工作崗位每月每人可增收800-1000元。
投入援疆資金416萬元,裝修改造完成的3050平方米四師可克達拉市創業示范基地已投入使用;每年投入300萬元,與鎮江高校聯合實施“四師絲路人才培訓學院職業技術培訓”項目,組織開展當地勞動力職業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就業促進支持計劃則堅持“硬件+軟件”同步提升,快速提升中青年勞動力素質。
不僅如此,職業教育“小組團”教師援疆作為就業促進支持計劃的重要組成,通過選派5名鎮江優秀職業教育教師對口支援可克達拉高職院和高職校,常年柔性引進5名江蘇高校教授駐校引領學科發展,打造“帶不走”的優質師資隊伍。
兵團四師是農業強師,針對師市農業基礎好的特點,鎮江援疆前方工作組充分發揮援疆資金撬動作用,有序推進“潤疆情”消費助農,以及四師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等項目。同時,全力打造鎮江市“三農”工作部門與四師重點農牧業團場直接對接通道,開展雙向交流,為鎮江市農業龍頭企業與團場農業延鏈補鏈強鏈開展雙向聯建提供全方位幫扶指導,全力推動四師特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有序實施。
搭建“直通車”,暢通“致富路”。“我們合作社擁有果園1000畝,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工銷’一體化運行模式,每年銷售鮮果300多噸,銷售干果100多噸,有機樹上干杏曾獲全國‘特色品牌農產品獎’等榮譽。”鞏留縣七十三團伊杏皇果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雪梅說,近年來合作社銷售穩中有升,特別是去年以來經鎮江援疆干部牽線,干果銷售得到“潤疆情”消費助農項目和鎮江“亞夫興農”平臺的支持。
近一年來,隨著引客來師市、產業發展升級等計劃的實施,美好“疆”來的藍圖變成了生動現實。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第四師累計接待游客433.71萬人次,同比增長29.89%;累計實現旅游收入18.75億元,同比增長28.46%。2024年至今,伊帕爾汗雙景區實現銷售收入1252.7萬元,接待人次34.25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0.03%和35.4%。
鎮江援疆前方工作組同時聚焦四師重點產業繪制招商地圖,小分隊外出招商近120次,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近50個,總投資近30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帶動就業超2000人。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總投資37億元,金海生物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全力推進,歷時4個多月,兵團目前唯一面向中亞歐開展貿易互通的重要載體——兵團分區“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線和車站項目,取得全部批文并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中歐班列將在此換裝,并可開展生產加工業務,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落地經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李廣嘯 朱婕)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