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節約之風 護大國糧倉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我國節糧減損和反食品浪費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后,國家再次發文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體現了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推動全社會邁入節約型社會的決心。
糧食安全既是“國之大者”,也是“民之關切”。2024年糧食預計將首次突破1.4萬億斤,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突破,這是豐收的底氣,是億萬“三農”人辛勤勞作、默默耕耘的結果。糧食產量的逐年豐收,確保了14億多人“不愁吃”,我們不再擔心“餓肚子”,但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我們長久以來的傳統美德,過去糧食短缺時要講節約,在今天“谷滿倉、果飄香”增產豐收的幸福日子里,這個優良傳統依然不能丟,仍然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節約糧食永遠不過時。正如《行動方案》中所指出的“增產必須節約,節約就是增產”。一粒米從田間到餐桌,要經過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上的浪費,都會造成糧食“減損”。相較于過去的傳統手工,我們現在采用機械種、收、運、加工,在方便快捷的同時,由于環節多了、流程多了,糧食減損的風險也加大了。為此,更需要嚴格作業標準、改善農機裝備、完善運輸設施、引導適度糧食加工,下大力氣抓好糧食減損,把該節約、能節約的糧食節約下來,讓我們的“口糧”得到充分的保護,把每一粒糧食安全、綠色地送到廣大人民群眾家中。
反對浪費永遠在路上。互聯網上,一些“大胃王”“吃播”以暴飲暴食“引流”,個別網友認為,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是個人的事,只要人家付錢了,就無可指責。事實上,這種暴飲暴食的行為不可取,餐飲浪費之風不可長。現在我們的生活好多了,很多人不吃剩飯、剩菜,往往是覺得不新鮮“一倒了之”。這種看似個人的行為,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蔓延滋長,每年造成的食品浪費極為驚人。為此,《行動方案》從倡導營養均衡、科學適量的健康飲食習慣,到遏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從將反食品浪費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到納入文明創建工作等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尤其是針對餐飲行業浪費從深化“光盤行動”、強化違法懲治、促進行業自律等方面進行了專門的要求。從實踐中看,反對浪費已經成為了全民共識,“光盤行動”深入人心,但要看到反對浪費不能一蹴而就,必須久久為功講好反食品浪費故事。
節以養德,約以興國。浪費糧食在任何時候都是可恥的,我們作為一個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無論是在糧食上,還是其他寶貴資源的利用上,都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只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棄微末、不舍寸功,形成全社會節約的合力,就一定能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力量。(李睿)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