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專利導航指路,產業向新提速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于2024年1月1日開啟商業首航。作為船舶工業最高水平的象征,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先后攻克多項核心技術,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資料圖)
鮮為人知的是,在奮力摘取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歷程中,鎮江專利導航服務功不可沒。近期,2024年度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名單公布,全國15個案例入選。江蘇省鎮江市“專利導航助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廣”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案例名列其中,為江蘇省唯一入選案例。
“國產首艘大型豪華郵輪是典型的薄板船型,80%的結構由薄型鋼板建造而成,在焊接、轉運、吊裝、拼接過程中極易變形。如果變形問題得不到解決,直接影響郵輪的重量重心控制和美觀度,無法達到交船要求。”江蘇科技大學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吳潔說,參加建設的江蘇科技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研發團隊,在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還要繞開國外技術壁壘,開辟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方案。“因此,我們的專利導航服務在研發前就提前介入,依托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為校內研發團隊提供電磁矯平技術專利導航、專利布局及專利侵權預警服務,構建完整的專利布局體系,助力研發團隊攻克薄板電磁矯平‘卡脖子’難題,研發了一套國產高質量電磁感應矯平裝備。”
這一成套系列產品使用以來,已累計完成約20萬平方米薄板矯平作業,效率是傳統水火矯平5倍以上,為國產首艘大型豪華郵輪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且獲得國內多家造船企業推廣使用。
“專利導航顧名思義就是像地圖導航一般精準記錄軌跡,規劃設計路線方向。”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王希表示,上述案例入選國家級優秀案例,是鎮江市專利導航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鎮江市按下知識產權“快進鍵”,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目前,鎮江市已建立起面向不同需求的專利導航決策機制,形成宏觀、中觀和微觀專利導航分析和成果應用的專利導航體系,通過突出需求導向,探索產業導向分析和服務技術創新的方法和路徑。
在此過程中,鎮江市知識產權部門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支撐區域發展的有效模式,主動對接重點產業鏈的規劃和建設,持續拓展專利導航的運用場景,在農機產業、高性能材料、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等方向實現專利導航分析與產業決策的深度結合,專利導航規劃基本覆蓋全市重點發展“四群八鏈”產業,為產業的聯動合作、重構升級等提供支持。
“專利導航、布局,可以為產業、企業發展描繪一張專利技術地圖。這樣產業、企業可以更有效配置創新資源,規避各類風險。”王希介紹,全市共布局1家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2家省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數量在全省排第一。近3年,鎮江市共有超過30家園區和企業開展專利微導航,布局專利超過200件。(朱婕 施萌)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