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匯聚全民力量 春風化雨,精準服務方向 潤物無聲 奮力譜寫鎮江慈善事業新篇章
金山網訊 崇德向善 依法興善。9月5日是第九個中華慈善日,也是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的第一天。從2016年正式頒布,到2022年底的“修訂”,變為如今的“修正”,《慈善法》的修改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殷切期待,更加系統全面地規范了慈善行為。今年,江蘇鎮江市丹徒區慈善總會多次組織人員學習培訓,深刻領會其精神,不斷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扎實推動全區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2024年“愛在丹徒·慈善一日捐”暨“江蘇慈善周”愛心捐贈專場動員部署會
激發參與熱情 讓慈善融入你我生活
“弘揚慈善美德,增進民生福祉”“參加一日捐,獻出一份愛”。初秋的鎮江,暑氣漸漸消退,但全民慈善的濃厚氛圍正在逐漸升溫。掃一掃二維碼,了解慈善項目,獻出一份愛心。自7月底“愛在丹徒·慈善一日捐”暨“江蘇慈善周”活動正式開啟以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用實際行動為“大愛丹徒”奉獻愛心、傳遞溫暖。以助力鄉村振興為重點,開展“善行丹徒助鄉村振興”互聯網募捐活動;關注困難學子,發起“慈善助學圓夢行動”……丹徒區慈善總會堅持面向社會,聚焦“多元慈善”,在穩定傳統線下募集方式的同時,積極拓展線上渠道,匯聚愛心暖流,為更多群體送去溫暖。據統計,過去一年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支持下,全區各級慈善組織共募集善款1560萬元,幫扶困難群體1.4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335.95萬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補充作用。“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隨著公眾參與度的提高,慈善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今年1月,2024年丹徒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發布,建設城東慈善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入選。作為豐富市民群眾文體生活的載體,城東慈善文化主題公園旨在宣傳慈善文化,倡導人人知慈善、人人做慈善。建成后,慈善將以實體的方式展現于日常生活之中,丹徒區慈善總會也將以此為基點,常態化開展慈善便民服務,宣傳丹徒慈善好人、慈善典型事跡,弘揚慈善文化,讓大家了解慈善、走進慈善、支持慈善,讓慈善成為社會風尚,續寫慈善事業新篇章。
宜城街道西麓村慈善綜合服務中心
慈善就在家門口 服務走“新”、更走心
慈善事業,人民至上。慈善需要人民的同時,人民也需要慈善,如何讓慈善工作更有力量,考驗著每一位慈善工作者。丹徒區慈善總會聚焦廣大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動、及時、精準、高效地推進“家門口慈善”服務,讓服務貼近群眾需求,把關愛送達群眾身邊。“最近學習上有遇到什么問題嗎?”“這道題目是這樣解的……”近日,在宜城街道崇文社區一場特別活動溫暖舉行,來自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志愿者陪伴在孩子們身邊,用充滿關愛的方式引導閱讀障礙、學習困難兒童進行閱讀練習和學習訓練。作為鎮江市慈善總會推進“家門口慈善”服務試點街道,宜城街道社工站成立了慈善+社工+志愿者+網格員的服務專班,有序規劃鄰里服務中心,逐步健全各村社區慈善社工室,重點實施留守兒童心動力社團、殘疾人之家升級改造、丹桂飄香等項目,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助力慈善服務提檔升級。榮炳鹽資源園區地處茅山革命老區,慈善社工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引入第三方,將“家門口慈善”服務工作與社會資源有效鏈接,加強本土化社工隊伍學習,開展為愛約定、幸福敲門等項目,為困難群眾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家門口慈善”是服務困難群眾的“神經末梢”,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沿哨所”。近年來,丹徒區慈善總會在合力推進宜城街道、榮炳鹽資源區2家鎮江市慈善總會“家門口慈善”試點鎮的基礎上,培育了宜城街道西麓村、上黨鎮的豐城村2個先行推進試點村。大膽探索,試點先行,在形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向丹徒全域推廣,為困難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慈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努力把慈善工作做到困難群眾心坎上,讓“家門口慈善”服務走新,更走心。
高資街道巫崗村助餐服務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丹徒大地上,精彩紛呈的慈善活動傳遞善意,精準見效的慈善服務持續發力。丹徒區慈善總會將勇于擔當,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基礎,創新為動力,充分利用“愛在丹徒˙慈善一日捐”“江蘇慈善周”“中華慈善日”“99公益日”等時間節點,廣泛動員,借機發力,讓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奉獻愛心有平臺,支持慈善獻愛心,全力做好2024年慈善網絡捐贈活動,不斷壯大慈善力量,厚植慈善優勢,優化慈善服務,為鎮江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慈善力量。(項凡睿)
責任編輯:華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