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念好“產業經” 奏響“富民曲” “農旅融合”融出振興之美
金山網訊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眼下正值楊梅成熟季節,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高資街道巫崗村村民李道余的楊梅園里,古人描寫的詩境在記者眼前實景再現。有所不同的是,這里不僅果實累累,采摘客也是一波接一波。
據李道余介紹,2015年種植楊梅以來,“李家”楊梅已擁有了一批固定食客,每年200多畝的楊梅大多由回頭客“包圓”,這份不愁市場的“底氣”,讓他去年敢于投入60多萬元,給楊梅園安裝了滴灌系統。“搞農業種植,咋能離開現代化呢?”他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對前景充滿信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支撐基礎。李道余紅紅火火的“楊梅生意”是巫崗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做好“農旅融合”文章的一個縮影。巫崗村位于丹徒區西南方,處于丘陵崗坡地帶,村域總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3884畝,14個自然村,常住人口3601人。近年來,巫崗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尋找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積極發展農業休閑旅游業,初步打造了集休閑農業、田園采摘、農事體驗、觀光娛樂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體系,走出了一條符合地方實際、差異化發展的道路。2023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38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41萬元。
一頂帳篷,一方天幕,兩張小桌,三五好友相聚在一起,或垂釣、或燒烤、或采摘……盡情享受田園牧歌的悠遠情致。隨著露營度假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巫崗村的悠然谷人氣爆棚,這里遠離城市喧囂,空氣清新,風景怡人,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悠然谷是一個總占地面積約500畝的綜合型現代農業園,谷中劃分了露營區、垂釣區、民宿區、種養區、漢服體驗區、農產品深加工區及農耕研學區等多個區域,融入了山水田園景色和鄉土民俗風情于一體,已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一張“金名片”。“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激活農村產業,創造一系列經濟機遇,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加快農民增收。”巫崗村黨委副書記湯駿介紹說,該村以農旅融合發展為抓手,除了引導農戶種植大規模的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外,還大力實施優質農業項目建設,發展楊梅、桑葚、草莓等特色農業,打造獨特競爭優勢的農產品,通過不斷優化、調整、豐富當地農業產業結構,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
如今的巫崗村,有著多處令人驚艷的鄉村旅游打卡點。四海櫻花園每年約20萬株櫻花競相綻放,如煙似霧,美不勝收,名氣越來越響,已成為周邊游客踏春出游的好去處。建于1973年的鐵爐水庫,已建成自然公園和遠近聞名的“彩虹大道”,除了正常發揮抗旱排澇和灌溉的主要功能外,還吸引著眾多游客來此露營度假。巫崗村的百畝桑葚園同樣引人注目,年產桑葚15噸,除了供游客采摘外,部分桑果還可用于制種,實現多元化發展。
“只有念好‘產業經’,做好經濟增收工作,各項民生實事才能落地見效,村民才會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湯駿說。近年來,巫崗村在發展農業產業的同時,扎實做好民生實事項目。2023年投資約50萬元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青少年校外輔導站,解決村里的“一老一小”問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免費為村民做理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品質,豐富了老年人日常文化生活,現在每天活動人數固定在40人上下。今年以來,圍繞“民富、村美、風氣好”的目標,全力實施道路硬化、亮化、河道清淤、村莊整治、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六大民生基礎設施工程,先后完成磨盤山老年活動中心內部維修加固工程和東灣壩壩體漏水維修工程,并斥資對村里損壞的路燈進行維修和更換,確保了村民夜間出行安全;對雷家邊、張家莊河塘進行清淤,面積約15畝;維修、刷新多處破損垃圾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崔寧華)
責任編輯:華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