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產業強村莊美 鄉村振興底氣足
白墻黛瓦、小橋流水,村內建筑錯落有致;楊柳依依,荷花清香,更是將鄉村扮靚;微風拂過,水波蕩漾,美不勝收……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流均鎮都梁村,猶如走進了江南水鄉,讓人爽心悅目、神清氣爽。
決戰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是2020年‘三農’工作的硬任務,要求農村同步小康,農民一戶不落、一個不剩全部脫貧。近年來,淮安市創新扶貧模式,匯聚產業優勢,治理農村環境,一幅“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精彩畫卷漸次鋪展。
強底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無縫隙”
淮安市朱橋村為“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是漣水縣唯一的回族村。兩年前,該村整合省市縣鎮四方扶貧資金1100萬元,實施生態養牛項目。“目前正常年出欄肉牛5000多頭,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40多個,帶動一批養殖戶脫貧致富。”朱橋村黨總支書記郭正海說。
“十三五”以來,淮安市創新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兜底保險等政策舉措,深化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高位推動脫貧攻堅“五年任務、四年完成”。截至2019年底,全市提前一年實現42.2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脫貧、170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出列、3個省重點幫扶縣區“摘帽”目標,全市548個面上低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其中433個村收入達18萬元。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淮安市緊緊圍繞“精準扶貧脫貧、陽光透明監管”的目標,借助信息化手段,開發了以“三層、四庫、一端”為主體框架的“陽光扶貧”系統,探索出了一條深化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進入新階段,拿出新舉措。今年淮安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先行先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政策上的銜接融入。健全防貧返貧機制,對標“四個不摘”,拓展“陽光扶貧”系統功能板塊,探索在線適時監測識別相對貧困、易致貧、易返貧和邊緣臨貧人口,在促進創業就業、強化兜底保障上雙向發力。及時足額下達產業富民項目資金9000萬元,加強扶貧資產和收益分配管理,切實增強脫貧攻堅“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加快提升防返貧保險、防返貧基金和防返貧救助覆蓋面,強化脫貧攻堅問題“回頭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發力夯實全面小康基礎。
增亮色,下好鄉村產業振興“先手棋”
金湖縣荷韻小鎮,一戶一宅新江淮建筑風格小樓,典雅大方;與小區內外種植的荷花相映襯,盡顯生態宜居。“現在我們都住上小別墅了,內外配套齊全,別提心里有多高興。”“村里規劃了產業園,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言談中,村民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產業。淮安出臺促進“三特”產業發展意見政策,每年安排財政資金3000萬元,優先支持龍蝦、稻米、蔬菜、生豬、家禽“五個百億級主導產業”和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三個30億級特色產業”發展,緊緊抓牢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牛鼻子”。當前,沿盱馬線連片為核心區的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突破102萬畝,“一田雙收”畝純效益3000元以上,成功創成首批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盱眙龍蝦”品牌價值超200億元,穩居全國水產類公用品牌榜前列,常年從業人員20萬人,身價百萬、千萬的蝦農屢見不鮮。“淮安大米”在品牌引領下暢銷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帶動農民年增收3億元以上。依托9個永久性蔬菜基地,淮安“菜籃子”豐富充盈,地標農產品“淮安黃瓜”“淮安紅椒”等供不應求,淮香、紫山等食用菌企業日調出百噸產品發往武漢、北京等地,在企業就近就業的農民月收入過3000元,實現“掙工資”和“顧家”兩不誤。
產業“先手棋”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目前,淮安市664家各類休閑經營主體年接待游客突破600萬人、產值16億元,5萬多從事者中八成是農民。全市每年招引落戶投資30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100多個,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38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強化利益聯結。淮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首批授權企業年銷售額超200億元,舉辦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會,搭建線下品牌店10個、線上旗艦店3個,品牌引領下的農民笑著敲開幸福門。
添成色,打好農村人居環境“第一仗”
綠樹掩映,小橋流水,白墻紅瓦的樓房整齊劃一;白鷺悠閑飛落在不遠處的碧綠稻田,靜謐清新,令人心馳神往……日前,記者走進淮安市洪澤區黃集街道曹圩村,一派優美的鄉村田園風光映入眼簾。難以想象的是,幾年前這里還是個臟亂差的小村莊。如今,日處理150噸污水的村污水處理站投入運營,戶戶室外建有“三格式”化糞池、室內設有水沖式馬桶,廚房內燃氣灶、油煙機和瓷磚灶臺成為標配,道路全部實現硬化、綠化和亮化。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淮安市扎實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全面打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該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訂適合市情、縣區情和村情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計劃。掛圖作戰,序時推進,示范引領,涌現出黃莊村、扁擔村、陡山村、都梁村、太山村等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猶如一幅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富春山居圖”。
在整治工作中,淮安市堅決杜絕“千村一面”,突出規劃引領,全市所有建制村實現環境治理規劃全覆蓋、多規合一,力求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突出戶廁改造、污水治理、垃圾處置、美化亮化、農路改造等民生問題,持續推進“十百千萬工程”,集中開展“四清一治一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23470座,累計完成96.11萬座,無害化戶廁覆蓋率達到96.51%。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51.5%,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實現全覆蓋,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數量27條,疏浚河道土方515萬立方米,改造農村道路110公里,美麗宜居鄉村達到650個。
為展現美麗鄉村風采,淮安市安排1000萬元市財政專項資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突出的6個縣區、10個市級示范鎮和金湖縣高橋村、13個市級示范村進行獎補。優化篩選出31項指標,強化考核“指揮棒”引領,大力營造干好獎、落后罰的氛圍。全市1493個涉農村居,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村占比達95%以上。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督導組對淮安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予以肯定,社會第三方對淮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滿意度調查滿意率達96.5%,“潔、凈、美、綠”成為淮安鄉村的主色調。
責任編輯: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