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3D”打印給大田播種插上科技翅膀
金山網訊 “3個人,一臺3D打印機器,24小時能夠完成300畝的育秧任務。”這是近日發生在位于鎮江新區的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的場景。這種新型的播種技術,不但具有“精準”的打印效果,其節本增效的“優點”,也讓企業負責人頻頻“點贊”。
潤果農業今年的大田水稻種植面積為14000畝左右,其中硬盤育秧面積2000畝,除少量田塊由于地形原因采用水、旱直播之外,其余田塊均采用該種3D打印技術。
如此大規模的采用3D打印,主要源于其“過人”的技術優勢。
據了解,這種3D打印技術由前期水稻拌種、種子黏貼上紙和卷存三個步驟。“我們為了確保種子的品質,在打印前都采用拌種處理,提高種子的防病、防蟲能力,同時還能讓種子發出的根系更加壯實。”潤果農業的技術總監刁粉保告訴記者,種子拌好后進行晾干,隨后就能分批次倒入機器之中,通過打印機的工作,均勻地將種子黏在特殊紙張上,可以看到排布的縱橫線非常清晰、整齊,人工播種遠遠達不到這種標準。“打印好后,帶著種子的紙可以卷起來保存,和干種子一樣,能夠存放很長時間,到需要播種的時候隨時可以下地。這就決定了可以提前開展播種工作,實現錯峰用工。”
刁粉保給記者算了筆賬,一畝田需要30塊秧盤,若采用硬盤育秧,光秧盤費用就要150元。而采用這種3D打印技術,只需要使用成本幾毛錢的軟盤,可實現畝均節本50元左右。
在一處田邊,育秧正在開展,均勻排布著種子的紙被工人展開,平攤在軟盤上,再覆蓋一層土,隨后覆蓋無紡布。“蓋好無紡布后,這片田塊就要上水了,讓水滲透到軟盤的泥土中,促進種子的發芽。而紙張也會隨著水的浸潤而自然化開,消失無蹤。”鎮江市農技推廣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采用這種播種技術,后期秧苗生長整齊、受光均勻,更方便移栽。(周迎 鐘志仁)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