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明朗日,十八勇士“離”黃石 歸故鄉,心舒朗,一品蘇黃“鎮”能量
陳慧丹一家隔著幾米,簡單說了幾句家常,匆匆告別。 楊泠 攝
金山網訊 昨日春分,自這天起,“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春分之后,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玄鳥”也歸巢了。
2020年的春分,鎮江人迎回了馳援湖北的“玄鳥”——在黃石戰“疫”月余的18位勇士。他們的平安歸來,就像明朗的天氣一樣,讓牽掛他們的人心情舒朗。他們的故事,則會鐫刻在江蘇和黃石兩地的深厚情誼中,成為帶有鎮江印記的“鎮”能量。
“遠遠看上一眼也是好的”
昨天下午5點剛過一些,撤離黃石的勇士們還在回鎮江的路上,幾位得知親人即將歸來的勇士家屬,已經等待在了酒店內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早準備手機打算拍下親人歸來影像的他們,逐漸增多。其中,就有江大附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包泉磊的愛人。她說:“特地過來的。其實就是想看看他,太長時間沒見面了,哪怕隔著車窗,或者遠遠看上一眼也是好的。”
“遠遠看上一眼”幾乎是所有來接親人的人們的心聲,因為大家都知道,保持距離是為了彼此的安全,看到勇士們平安歸來,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
市一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陽韜的妻子和女兒,也在“遠遠看上一眼”的人群中。幾次,女兒都想和父親湊得再近些,但陽韜告訴她“現在不可以”。說這話時,這條漢子的眼里噙滿淚花。
“兩個月沒見到她們了。春節前把她們送回老家,然后我就隨隊去了黃石。今天是兩個月來第一次見面。”陽韜說,“真的想女兒了。看到她們好,我也安心。要不是她們照顧好自己,我們也不可能心無旁騖地去支援。所以,真心感謝她們,還有掛念和幫助我們的所有人。”
“遠遠看上一眼”的,還有送別江蘇醫療隊的黃石人民。而他們連夜自發組織的送別,也讓回江蘇的醫療隊員“哭了一路”。
直到隨隊回到鎮江,眼睛還沒消腫的江大附院CCU主管護師陳慧丹就又被“幸福暴擊了一次”:丈夫帶著女兒嘟嘟,遠遠地看著她,為她“接風”。
“媽媽!”雖然陳慧丹剪了短發,又戴著口罩,嘟嘟還是一眼就從人群中認出了她,高高舉起手中“新鮮出爐”的畫作,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歡迎媽媽回家。高大的爸爸站在一旁,和38天前給妻子送行時一樣,一言不發,憨厚地笑著,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陳慧丹。
這其實已經不是父女倆第一次“密謀”給陳慧丹制造驚喜了。陳慧丹剛到湖北時,上小學一年級的嘟嘟就在爸爸的鼓勵下,自己查字典,寫了一篇日記,短短幾十個字,飽含著對媽媽的愛和思念。見到媽媽后的嘟嘟說:“媽媽不在家的日子,我很想她,也哭過幾次,不過現在好啦,媽媽已經回來了,我有好多話想對她說呢。”
因為疫情,嘟嘟和陳慧丹已經有兩個月沒有見面了,雖然平時可以視頻,可是當看到電話那頭,女兒的小臉上滿是淚水,自己卻不能伸手為她擦一擦,心里很不是滋味。
母女連心,相隔月余再見面,陳慧丹卻“縱有千言萬語,相見時卻不知從何說起”,三人隔著幾米的距離,只簡單說了幾句家常,就又匆匆告別,不過,這一次說“再見”,沒有淚水,只有歡笑。
“收獲真的要比付出還多”
作為鎮江支援黃石醫療隊的隊長,回到鎮江的陽韜,這樣看待過去30多天的經歷——“收獲真的要比付出還多”。
“治病救人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就像警察守護平安、戰士保衛祖國一樣。但是,我們還是得到了包括黃石榮譽市民、大冶榮譽市民等等殊榮,還得到了黃石的景區和星級酒店對我們及家人終身免費的承諾,真的是收獲比付出多。救人是我們該做的呀。”陽韜說。
除了榮譽,陽韜更關心的收獲還有很多:從省醫療隊其他戰友和黃石當地戰友那里學到許多醫學上的知識,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與當地的醫護人員和患者結下了深厚友誼;從一次戰“疫”中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心……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收獲比付出多的原因。”陽韜說。
同樣收獲了戰友情的,還有市中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肖花。這位當初懷著“希望能讓像我妹妹這樣居住在湖北當地的同胞早日‘暢快呼吸’”心愿的她,在前天夜里接到撤離通知后,直到昨天凌晨2點都沒睡著,在微信群里,她給大冶市的戰友們留了這樣一句話:“我永遠是大冶市人民醫院隔離一病區的一分子。”
還有的收獲,便是江蘇與黃石兩地的深情。
“不來黃石,你不知道黃石人民有多勇敢;不來黃石,你不知道黃石人民有多熱情!再見黃石,好想大哭一場。”從走出所住賓館開始,江大附院急診ICU主管護師孫國付就一直強忍著淚水,記錄沿途黃石市民的“催淚”送別,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在黃石奮戰的這38天,無論是黃石人民,還是江蘇醫療隊成員,在同心對抗疫情的過程中,早已結下了“過命”的情誼。
“從賓館到高速入口,一路上都有黃石市民與我們道別,他們自發列隊,揮舞著旗幟,這種發自肺腑的感情真的很讓人感動。”孫國付看到,歡送的人群中,既有被攙扶著也要鞠躬致謝的老人,也有蹣跚學步的孩子咿咿呀呀激動揮手,還有消防員、武警戰士、醫護人員、出租司機、快遞小哥,以及舉著的印有“蘇黃心連心”“黃小石感謝蘇大強”等溫馨語句橫幅的黃石人民。
而最讓孫國付動容的,是一位老人,他看到大巴駛過時,竟雙膝跪地,不停向車里的人揮手致謝。
“感謝!”這是這些天黃石市民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同樣也是孫國付最想說的。
“這些天,黃石市民對我們的住宿、飲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也要對他們說聲謝謝。”關于回家的心情,孫國付表示“很復雜”,一方面,不久后就能看到月余未見的親人,他很開心,但同時,他也很舍不得“第二故鄉”的“親人”,因此,離開黃石前,他就和“戰友”約定,等疫情結束,一定要再回黃石看一看,因為這里有他人生中一段非常珍貴的經歷。
勇士們都清楚地知道,他們雖然已從黃石撤離,但,心,卻永遠連在一起! (記者 楊泠 崔駿)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