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去年年底,建成區綠地面積達5875.66公頃
滿城綠色遍地花 生態美景入畫來
市民游玩向家門綠地 方良龍 攝
一夜河水清岸綠 方良龍 攝
金山網訊 “陽春三月萬物蘇,春風吹來綠滿城”。從嚴冬中復蘇的鎮江大地,到處是美麗的春色。
14日上午,城東向家門綠地沐浴著明媚的春光,入口處三色堇開出一地金黃,園內低矮的紅楓林染紅大地,垂絲海棠的紅色花蕾含苞欲放,垂柳淡綠色的枝條隨風起舞,一簇簇越冬的蘆葦也開始由干枯轉為草綠……徜徉于此的市民或帶著孩子逗留于卵石灘,或一家三口漫步于健身步道,或閑坐于紫藤連廊。
“最近一段時間在家里躲避病毒,大人小孩都有些煩躁。”帶著孫女前來游玩的李女士,一邊用眼睛追隨著騎童車的孫女,一邊告訴記者,春天來了,逛逛家門口這些公園,看著花紅柳綠的春景,心情都變得舒暢多了。
“近年來鎮江陸續建成丹徒城西公園、小龍山公園、向家門街頭綠地等公園綠地,優化區域公園綠地布局,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對潤州廣場等公園綠地進行提升改造,增加服務設施,擴大市民活動空間。”市住建局綠化處負責人介紹,去年城市綠化建設步伐加快,先后建成長江花園綠地、三道河風光帶等6個綠地,實施頭道河風光帶西側綠地、跑馬山公園等2個綠化提升改造項目。截至2019年底,鎮江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6230.7公頃,建成區綠地面積達5875.66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570.8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8平方米。
14日上午,市第十三屆“防空林”植樹活動舉行,100多名住建系統干部職工合力栽下500多株香樟。隨著新一輪的機構改革完成,市住建局整合了原人防職能,“防空林”建設成為市住建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的新抓手。市住建局人防指揮和信息化處處長蔣愛平說,“防空林”公益植樹活動開展13年來,先后在黃鶴山、寶塔山、烈士陵園等地栽植了桂花、銀杏、櫻花、梅花、香樟等20余類樹種、1.8萬多株,清理山林400余畝。已初步完成防災避難林建設,其集生態保護性、偽裝防護性、防空避難性、社會經濟性于一體,形成人防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3月12日植樹節當天,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組織一批騎友沿著鎮江主城區外圍道路騎行了一圈,行程近60公里。古運河風光帶樹影婆娑,谷陽路粉紅的花徑,官塘橋路白色的花海,南徐大道開著粉紅色花的喬木和火紅的灌木紅葉石楠,泓江東路千棵柳的姿態萬千……一路上“偶遇”的紅黃綠白美不勝收,令騎友們心花怒放。
秉承交通功能和城市景觀并重的原則,我市在新建或改擴建道路施工中,堅持和實行高標準、高品位規劃設計,致力使每一條城市道路建成后,不僅進一步完善優化城市路網,同時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去年住建部門在建設好谷陽路北段、團山路西段等景觀道路的同時,繼續推進道路綠化提升改造,完成環金山湖13條道路綠化提升改造,更新復壯行道樹近1700株,補植灌木植被1600平方米,推進林蔭路系統建設。
鎮江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同樣注重景觀提升。去年針對改造片區綠化品種少、檔次低、長勢差的問題,專門實施綠化整改和提升工程,豐富了植物品種,提高了綠化檔次,提升了景觀效果。如黃山東、十八進、老北門片區都增加了綠化景觀小品,讓老城區居民推窗見綠。
園林綠化向來是“三分栽種,七分管養”,去年以來,市城市綠化管理站對近50個重要節點開展精細化養護,對龍湖公園等進行缺陷改造,對中山廣場的中心建筑物以及周邊綠化園林設施進行維修等。針對草皮退化嚴重的現狀,集中撒播狗牙根草籽,南徐大道、環湖路等路段改善效果明顯。針對市民反響強烈的楊柳飛絮問題,對在管綠地內1100余株楊樹、柳樹開展專項治理。
尤為令人關注的,我市對公園綠地實施更為嚴格的保護和管控。在市區跑馬山等公園,市民都可以看到公布的“綠線走向圖”,上面明確了綠地界限、地塊面積、控制指標等。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與市規劃部門積極對接,結合城市控規全覆蓋,開展公園綠地綠線核對及公示工作,完成第一批56處已建成公園綠地綠線公示。“與規劃紅線一樣,綠線劃定后具有剛性約束力。”該負責人說,原則上,城市綠地“只增不減”。(方良龍 李溟)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