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南京公共資源 “不見面交易” 讓“寧滿意”落到實處
龍虎網訊 (記者 李靜)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著力打造公共資源“不見面交易”服務,主動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納入市委市政府“寧滿意”工程建設之中,不斷推出為市場主體優質服務的創新舉措,包括完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系統、進一步優化全國首個可視化交易服務系統——“晶項鏈”平臺、推進各類項目“不見面開標”等,大力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廣大企業和客戶紛紛稱贊:南京公共資源交易正迎來“不見面交易”時代!
打造“三全”電子交易系統 實現政府采購全程“網上辦”
今年8月,由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研發的市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系統完成最終驗收工作。該系統自去年上線以來,功能不斷完備,服務體驗不斷優化,開創了政府采購的新局面,截至目前,通過系統完成采購項目1400多個,交易金額達52億元,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南京市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系統做到了全流程、全方式、全區域電子化。從最初的采購項目受理、采購需求編制開始,到最后的采購結果公告發布、項目歸檔,不僅打通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堵點”,市政府采購還實現了公開招標、邀請招標、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單一來源等所有采購方式以及各采購方式間變更,共計11類交易方式的網上交易功能,達到各類交易方式的全覆蓋。同時,根據“市區一體化”要求,南京市積極在各交易中心分中心推進政府采購電子化,目前6個分中心和市交易中心共用一個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系統,政府采購電子化做到了市區聯動、步調一致。
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系統建設過程中,通過采購需求建庫的方式,為采購人完成需求編制提供便利。采購人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需要,從采購需求庫中一鍵調用以往同類采購項目的采購需求,進行借鑒和參考,從而實現了采購人填報更精準,解決了以往采購編制效率低、精準率低等問題,據測算,采購需求建庫以后,采購需求平均填報周期從原來的一個星期減少到半天以內。
市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系統還為評標專家提供了人性化的評審界面,通過智能控制優化了評審流程,縮短了評審時間,提高了評標效率。該系統實現了智能輔助評審,專家評審時,系統自動將供應商投標文件響應參數與采購要求同屏展示、一一對應,供評審專家進行比對打分,節約了專家在投標文件中查找的時間,評審效率極大提升。
建立全國首個可視化交易服務系統“晶項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看得見”“管得住”
為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大力推進“寧滿意”工程,積極應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全程網上進行所帶來的無形化、看不見、不可控等電子招投標的新問題,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創新打造全國首個可視化交易服務系統——“晶項鏈”,致力于實現交易行為“看得見”、交易市場“管得住。
“晶項鏈”服務平臺在打通與電子交易系統的通道,展現交易活動全貌的同時,增強監管防控效能,通過布置交易預警點,設置視頻監控,增加交易耗時對比,增強了監管的主動防控能力,有效提高了監管取證效率。“晶項鏈”服務平臺根據專業交易系統設置72個交易預警點,力爭預警科學準確可靠、觸發條件合理有效、觸發時間精準及時。交易一旦偏離正常值,就會觸動交易慧眼中紅、黃、藍燈三級預警并顯示預警原因,變事后處理為事中控制。今年上半年已有40個房建市政試運行項目觸發預警。
“晶項鏈”服務平臺布置21個廉潔風險點,重點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在落實中心服務職責、崗位規程、管理權限等方面可能產生的不廉潔行為,不斷深化中心“關口前移、超前防范”的管理理念。“晶項鏈”服務平臺還將開、評標室實時視頻錄像導入系統,開評標室內所有點位攝像頭拍攝的開評標活動視頻都可以回放,方便精準核查,真正做到事中監督有依據,事后追責有憑據。“晶項鏈”以“文字+圖像+視頻”形式解讀各環節交易動態,智能提示同類型對比信息,實現了行業面貌“一目了然”、交易信息“一單掌握”、交易進程“一鏈串聯”。“晶項鏈”服務平臺還榮獲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賽二等獎。
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將通過信息接力、項目接力、流程接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事項“一鏈通”,實現同一交易項目在不同交易階段的無縫鏈接,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內的項目在公共資源平臺交易全覆蓋,做到“平臺之外無交易”。“晶項鏈”憑借名字亮、功能全、直擊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痛點等優勢,獲得業內廣泛稱贊,形成了響亮的“南京品牌”。
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開標大廳3.0不見面交易感受度和體驗感持續提升
近年來,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著力推進“不見面開標”擴面提質,目前“不見面開標”大廳2.0系統已覆蓋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礎設施施工、監理、勘察、設計、檢測、工程貨物、水務監理、耕地質量提升監理等項目,累計完成開標項目超過6000宗,市交易中心及江北、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6個分中心均實現了“不見面開標”常態化運行。
“不見面開標”的常態化運行,徹底打破了區域、時間限制,實現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轉變,招標人、投標人同一時間可以實現多個項目開標,節約了招標、投標的成本。同時,實現了招標人、評標專家與投標人在空間上的隔離,有效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從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據初步估算“不見面開標”近年來已為廣大投標人節約成本約1.7億元。
為保證項目開標過程更加規范高效,在建成“不見面開標”直播大廳,實現開標過程對全社會現場直播的基礎上,市交易中心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開標大廳系統。據了解,在未來的“不見面開標”大廳3.0系統中,將推出代替現場主持人的虛擬主持人。市交易中心在對各專業項目開標場景進行歸納、提煉的基礎上,對虛擬主持人的語言、表情、手勢、肢體動作等進行個性化設計,打造具有現場主持人功能的“AI合成主持人”,取名為“寧小易”和“寧小捷”。虛擬主持人的閃亮登場,既可以節約招標人的人力成本,也能夠避免現場主持人開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隨意、不嚴謹等問題,為投標人帶來更好的開標體驗。
“不見面開標”是“不見面交易”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深入推進互聯網與公共資源交易融合,通過創新理念、再造流程、引入技術、優化服務,持續打造“不見面交易”體系。記者了解到,如今在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從企業注冊、項目登記、專家抽取、開標評標、中標手續辦理等等全部交易環節都已實現了“不見面辦理”,通過“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將“您滿意”的服務宗旨落在實處,市場主體在“零跑動”中切實享受到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帶來的快捷、便利和安全。
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楊洋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要讓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廣大企業群眾切實感受到公開透明、統一規范、服務高效。目前他們還在開展交易“微快遞”服務,為市場主體發布交易攻略、服務舉措、政策指導、操作指引、風險提醒等;開展“易事通”服務,為進場交易項目提供綜合咨詢、政策引導、受理指導、重點協調等全程跟進式服務;深化“不見面交易”體系建設,試點投標保函,推進交易成果件電子化,擴大不見面開標覆蓋范圍等;建設大數據平臺,為宏觀經濟決策、優化營商環境、規范交易市場提供參考和支撐。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