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清江浦:黨旗飄揚,激活城市發展“紅色動能”
管黨治黨,重在基層。作為淮安主城核心區,清江浦區近年來始終將城市基層黨建擺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資源整合、服務提效、管理改革,黨建引領城市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持續提升,激活了城市發展“紅色動能”,群眾滿意度、幸福感日益增強。
一盤棋聯動,構建上下貫通的高質量管理體系
“運河我熟悉,運河文化是什么我真想聽。李局長講得非常精彩!以后再有這樣的活動,我還來!”今年4月,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李倩走進淮安戲曲博物館講堂講述運河文化。與以往不同的是,聽眾里不僅有機關黨員干部,更多的是像工農兵社區退休老黨員王連法一樣來自社區的普通黨員。
這是“里運河文化帶”黨建聯盟2019年的第六次活動,黨建聯盟活動從專題講座、學習觀摩到情景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給基層黨員學習教育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里運河文化帶”黨建聯盟只是清江浦區眾多黨建聯盟中的一個,2017年以來,清江浦區大力推行區域化黨建,通過組建黨建聯盟,加強街道與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共建力度,推動資源共建共享,促進上下聯動,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在推動與駐區單位共建的同時,清江浦區做好區內資源整合、加強工作配合、注意上下協同,以街道、社區為軸心,大力倡導“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將條線部門重心下移、人員下沉,到一線了解問題、解決問題,讓社區這個小單位“調度”大單位的工作力量,使問題得到更快響應、更好解決。
引河社區一號生活大院小區圈地種菜、寵物擾民等問題由來已久,社區想解決卻苦于沒有職權,管理重心下移后,社區黨委通過整合公安、城管、環保、環衛等部門力量,上述問題一一得到解決。社區黨委書記陳芳笑著說:“現在‘大’和‘小’的概念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們社區跟那些局比起來是小單位,但是在這些問題處理上我們能拿大主意!”
一竿子到底,織密全域覆蓋的高質量服務網絡
“劉書記,上次家里下水道堵了,我一個80多歲的老頭子實在是沒辦法,幸好你來我們院子里,幫我解決了問題。這個錦旗你們一定要收下,這是我的一片心意。”今年8月,淮三路社區居民秦玉珍送了一面錦旗給社區,感謝社區副書記劉進楠。劉進楠是社區第二網格的網格員,每天按時到網格走訪了解居民生活難題,能解決的當場處理,不能解決的回社區反饋給相關負責同志,集中辦理。群眾來社區少了,社區進網格多了,問題解決的速度和效果變得更加高效,便民利民工作導向在清江浦區的“網格”上隨處可見。雖然政務網絡建設還沒覆蓋到社區,但清江浦區已經實現了在“網”通辦,不過這個網不是電子網絡,而是社區的一個個工作網格。
2014年以來,清江浦區不斷總結摸索經驗,創新完善基層黨建網絡與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工作機制,消除基層服務盲點,補齊基層服務內容空白,配強基層服務工作力量,打通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
2019年,在“兩網融合”基礎上,清江浦區研究出臺《清江浦區深化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二三四模式”行動方案(2019-2020年)》,進一步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和系統性謀劃,通過構建“街道-社區-網格-小區-樓棟”五級黨組織設置,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居民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著力解決小區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一攬子改革,淬煉高質高效的高質量服務力量
“現在由我為大家上‘雙全’社工培訓的第一課……”今年8月,清江浦區啟動“雙全”(全科+全能)社工培訓體系建設,區“雙全”社工培訓特聘講師陸續走上講臺,為全區12個街道的組織委員和81個社區的書記、主任、部分社區工作者代表作專題培訓,幫助他們系統掌握社區建設基礎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技能,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群眾。
“這次培訓有一課是講職業規劃的,讓我對社工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以前覺得這份工作很普通,‘騎驢找馬’的心態比較嚴重,聽了這次課之后才知道,原來社工無論從待遇還是未來發展,都是挺不錯的,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事業。”2018年底新錄用的社區工作者惠然說。目前,清江浦區已有專職社區工作者457人,平均年齡37.1歲,其中大學以上學歷34.6%;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的169人,執證率達到37%。
清江浦區將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化改革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有力抓手和突破重點,2017年制定“1+7”職業化改革總體框架,2018年啟動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2019年建設“雙全”社工培訓體系,一年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不斷給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來點“新花樣”,讓社區工作者這份職業有了不一樣的色彩,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社區工作者隊伍,進一步提升了社區服務質量,滿足百姓日趨多元化的需求,推動城市發展。(融媒體記者 朱月娥 陸彥平)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