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畝均論英雄” 無錫全市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首考成績單”公布
摸清“工業家底”后,無錫全市首次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結果出爐。3日召開的無錫市全市專題會議上透露,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占地3畝以上的規下企業分別評出1000多家和2000多家A類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25.72萬元;由A類企業的畝均稅收還產生了畝均產出百強。
此次工業企業績效評價歷時1年的數據核查和分析匹配,歸集企業數量逾7萬家。評價體系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不僅考量稅收產出,還對其用地、能耗、排污等進行綜合考量,評出ABCD類企業,分別對應優先、支持、提升、限制發展;還有一批暫不評價類企業。
“首考成績單”上蘊含大量值得研究的信息。從地區來看,規上工業中,江陰、新吳、梁溪A類企業的畝均稅收分列前三;畝均產出百強企業中,企業數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江陰、新吳和惠山。從行業來看,畝均稅收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的畝均稅收是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的28倍。無錫市工信局人士分析說,產業結構成為影響地區畝均產出的重要因素,高技術含量、生產最終產品的行業明顯優于處于中間環節的傳統加工行業。
數據的匯總與動態更新,帶來的是對地區工業經濟更清晰的觀測。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企業之外,一批占地少利潤佳的“黑馬”企業浮出水面。占地僅3.92畝的江陰四方游泳,貢獻470.09萬元的畝均稅收;無錫輝瑞制藥占地7.22畝,畝均稅收達616.09萬元。此非個例,十畝以下三畝以上的企業中,畝均稅收100萬元以上的有120家,構成一個跳躍生機的“小而美”群體。
“績效評價只是開端”,新吳區工信局人士說,后續需配以相應政策以實現汰劣扶優。去年完成績效初評后,該區已開始探索評價結果的應用,將其與安全生產、“263”整治等相結合,加速優質產業集聚。江陰在3月底召開的千企大會上同樣傳遞出按“考試分數”給待遇的信號。該市工信局人士表示,企業必須達到高質量之后才能夠享受比較好的政策扶持,沒有達到相關要求的企業勢必會感受到倒逼壓力。
記者了解到,摸清家底利于精準施策的落地。無錫市去年已出臺水電氣價格和信貸差別化實施細則,今年將制定差別化排污、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明確對A類和B類企業優先供給排污指標和降低稅額,并在用地和申報優惠政策方面分類考量。對限制發展類、低效產出企業逐個分析、摸排、篩選。目標明確:培育優質企業,讓更多畝產英雄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記者 英潔、胡桃)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