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 深化改革標本兼治 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過去一年,江蘇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堅持改革創新,深化標本兼治,推進紀檢監察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強紀律保證。
【江蘇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
前段時間,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長莊村村民許某向鎮里提交低收入戶申請,然而沒多久卻接到不符合申請條件的通知。原來,鎮里通過“陽光扶貧”監管系統調閱發現,許某名下有輛摩托車,還有部分存款,不符合申請條件。過去一年,當地通過系統比對,共有30戶、128人不符合申請條件的被清退。
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副鎮長陸克祥說,以前識別低收入農戶,主要就是靠村里面上報,對于少數個別的農戶要刻意來隱瞞收入的,工作人員也難以發現。現在有了這個平臺,就更容易能發現隱藏的問題,實現“真扶貧”、“扶真貧”。
近年來,針對扶貧領域存在的問題,省紀委監委在全省推進建設“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整合多部門的大數據資源,將農戶家庭情況特別是經濟狀況等13類信息進行比對,讓精準扶貧有了抓手。“陽光扶貧”監管系統不僅是工作平臺,更是監督平臺,記者隨手點開淮安市陽光扶貧網的“資金查驗監督”一欄,全市所有扶貧濟困資金相關情況實時查驗、一目了然。
淮安市監委委員孫達道說,建立精準脫貧認定機制,明確脫貧收入計算范圍、標準和口徑,既為精準脫貧提供了工作標準,也為監督提供了執紀標尺,增強了社會公信度和群眾獲得感。
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過去一年,江蘇省紀委監委深刻把握當前人民群眾正風反腐新期待,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以一系列專項整治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推動構建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推進教育領域專項治理、督促開展醫療衛生領域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去年以來,共查處問題6700個、處理9251人,同比分別增長70.5%和73.8%,人民群眾在正風反腐中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江蘇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王洪連表示,醫療衛生行業事關民生福祉,省紀委監委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堅決割除醫療器械、醫用耗材購銷等領域滋生的違法犯罪“毒瘤”,推動有關設區市采取集中采購機制,1.3萬種產品價格平均降幅45%、最高降幅達92.36%。
【深化改革標本兼治 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去年2月1日,江蘇省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標志著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全面完成,掀開了我省紀檢監察工作的嶄新篇章。在新的體制下,省紀委監委逐步探索形成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反腐敗的“鐵拳”攥得更緊、威力更大:2018年,省委第四輪、第五輪巡視對63個黨組織開展巡視,推動市縣巡察全覆蓋;全省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104起、處理4945人、黨紀政務處分3439人,同比分別增長43%、42.7%和36.2%;通報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15批、58起。
問責之外,不斷深化標本兼治,對發生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問題的地區、部門或單位,省紀委監委通過實施專責監督或提出監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源頭治理。過去一年,江蘇正風反腐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持續深入,監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工作正廣泛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江蘇大地日漸成風化俗,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整體向好!(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 張正 淮安臺 編輯/胡超)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